南充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工业组奖励范围
一、机 械
(一)电气工程及机电一体化设备;
(二)重型矿山设备;
(三)工程机械设备;
(四)石油化工通用设备(含环保设备);
(五)机床工具;
(六)农业机械设备;
(七)仪器仪表及文化、办公用设备;
(八)机械基础件;
(九)食品及包装机械;
(十)交通运输设备(汽车、摩托车);
(十一)机械基础研究与设计;
(十二)机械制造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。
二、化 工
(一)化肥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;
(二)酸、碱、盐的生产工艺技术;
(三)烃、醇、醛、酮等有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;
(四)合成树脂、塑料、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原料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;
(五)合成复合材料、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;
(六)农药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;
(七)涂料、染料、颜料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;
(八)磁性记录材料和感光材料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;
(九)催化剂、助剂、化学试剂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;
(十)工业表面活性剂、水处理剂、胶粘剂等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;
(十一)工业气体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;
(十二)其他无机化工、基本有机化工、合成材料、精细化工等行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;
(十三)石油和天然气化工、煤化工及碳一化学有关技术和产品;
(十四)生物化学工程技术及产品;
(十五)化学工程;
(十六)化工及炼油的专用机械设备、仪器仪表、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;
(十七)化工安全、防腐技术;
(十八)废弃物化工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;
(十九)化工分析测试方法;
(二十)专用化工产品及民用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;
(二十一)化工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。
三、轻工
(一)造纸工艺、技术与设备;
(二)食品工业:盐、烟草、糖(或糖制品)、罐头、酿造制品、发酵制品、乳制品、饮料、粮油加工、蔬菜加工、畜禽产品的深加工及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技术;
(三)日用轻工:玻璃、搪瓷、电池、电光源及照明用具、钟表、非机动车、缝纫机的生产工艺技术;
(四)日用化工产品的加工制造技术;
(五)家用电器的制造技术;
(六)塑料制品的加工制造技术;
(七)日用金属制品和日用机械的制造;
(八)工艺美术制品的制造技术;
(九)文体、办公用品的制造技术;
(十)包装、装璜及室内装饰行业的新工艺、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设计;
(十)轻工、食品专用机械与设备;
(十二)皮革、皮毛、制革技术;
(十三)印刷技术、材料和工艺;
(十四)家具、玩具、鞋、帽的制造技术。
四、纺织
(一)天然纤维的加工工艺技术及其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;
(二)化学纤维的制造及其新产品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;
(三)纺织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及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;
(四)染整技术和设备;
(五)纺织工业用的浆料、助剂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技术;
(六)服装行业的工艺技术和设备;
(七)引进设备消化吸收、关键技术的改造;
(八)绿色产品与环保技术、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;
(九)纺织工业专用仪器仪表及机械设备。
五、冶金
(一)金属矿采选技术;
(二)金属及合金冶炼技术;
(三)金属及合金压力加工技术;
(四)金属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;
(五)特殊功能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技术;
(六)冶金专用材料及其制品和冶金专用设备的研制及技术改造;
(七)冶金自动化及仪器仪表;
(八)冶金热能技术及其综合利用;
(九)金属防腐及表面处理技术;
(十)冶金资源综合利用。
六、电子信息技术
(一)电子系统工程及设备,遥控、遥测、遥信、遥感系统工程,自动控制系统;
(二)通信、导航技术及设备,图像传输技术及设备;
(三)信息处理技术及系统;
(四)民用雷达技术及设备;
(五)广播、电视技术及设备;
(六)计算机技术及设备,软件;
(七)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设备;
(八)计算机软件;
(九)电子真空技术、器件、材料及制造技术;
(十)光电子、激光技术及器件;
(十一)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及其制造技术;
(十二)电子元件、材料及技术;
(十三)电子仪器、仪表及专用工具和专用设备;
(十四)电子、通讯、广播、计算机应用工程设计技术;
(十五)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基础研究。
七、国土资源
(一)土地资源调查及土地整治;
(二)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;
(三)水资源勘查与评价;
(四)区域基础地质调查与评价;
(五)国土资源方法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;
1、大地测量技术、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、地图制图技术、工程测量技术、测试选冶技术、信息技术应用;
2、矿山地质技术、矿山测量技术、矿山安全技术、矿山工程设计、矿山地面工程、凿岩爆破工程、采矿工程、选矿工程、尾矿综合利用工程、矿山地质环境复垦复耕技术;
3、石油天然气勘探、钻井工程、油气田开发与开采工程、油气田建设工程、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工程、油气工艺技术、石油开采的安全与防护技术、石油专用机械设备。
(六)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;
(七)地震的监测预报及综合防御研究;
(八)土地科学、地质科学应用基础研究。
八、煤炭
(一)煤炭资源勘探,包括煤炭资源的调查、普查、精查、详查及探煤技术,储量评估,地质勘探的应用技术和仪器设备,测量、测绘、制图技术和印刷技术;
(二)煤矿开采可行性研究与设计;
(三)煤矿采掘工艺技术与设备,包括采煤方法、采煤工艺及其设备;
(四)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灾害防治与监控技术,包括顶板管理、瓦斯管理与监测、煤(岩)与瓦斯突出、自燃发火、冲击地压等煤矿井下灾害的防治技术;
(五)煤矿供配电工程;
(六)煤炭的加工技术,包括洁净煤技术及煤的综合利用(煤油转化、煤气转化、水煤浆等);
(七)煤矿劳动防护技术;
(八)煤矿环境保护治理技术;
(九)煤层气的开采与利用技术及设备;
(十)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工程;
(十一)煤矿企业多种经营项目技术与设备。
九、水利、电力
(一)水文测试试验、水情测(预)报、水文分析计算技术;
(二)水资源规划、开发利用、优化配置、监测保护、江河流域治理、河道整治等方面新技术;
(三)水利(力)工程勘测、设计、施工、试验技术;
(四)防洪减灾、优化调度、水利工程管理及自动化技术;
(五)节水、抗旱、灌溉、排水和流域综合治理技术;
(六)水土保持、水环境保护技术;
(七)水利工程机械、机具、设备、仪器;
(八)电力新能源的开发、利用和节能新技术;
(九)电力系统(发电、输电、变电、配电、用电)规划、勘测、设计、施工、试验等方面新技术;
(十)水电站运行技术;
(十一)水电站水工构筑物及高坝的技术研究与施工;
(十二)火电厂建设规划、综合配套技术、技术开发及运行技术;
(十三)输变电和供用电技术;
(十四)热电供应技术;
(十五)电力机械、金具、设备、仪器、材料;
(十六)电力环境保护;
(十七)电网安全运行、电力生产监控和自动化技术。
十、工程建设
(一)建筑工程勘察、检测技术;
(二)建筑地基、基础技术;
(三)建筑结构及物理、暖通、空调、节能技术、智能建筑;
(四)建筑机械与机具;
(五)建筑制品与构件的生产及应用;
(六)城乡规划设计与实施(含风景名胜区的规划、建设和管理);
(七)房产管理、住宅建设与开发;
(八)城市给水与排水工程;
(九)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;
(十)城市燃气与供热系统;
(十一)城市园林绿化规划、设计和施工技术;
(十二)城市防灾技术;
(十三)工程建设施工工艺;
(十四)工程质量检测技术;
(十五)工程建设专用施工机械设备和机具;
(十六)施工自动化技术及专用仪器仪表;
(十七)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;
(十八)建筑工程安全技术;
(十九)工程建设设计;
(二十)工程建设概、预算定额方法;
(二十一)古代建筑、石窟、壁画和彩塑的复原、修缮和保护技术。
十一、建材
(一)水泥及其掺合材料生产工艺技术和制品;
(二)建筑玻璃、工业玻璃生产工艺技术及其制品;
(三)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生产工艺技术及其制品;
(四)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生产工艺技术及其制品;
(五)墙体屋面材料生产工艺技术及其制品;
(六)防水密封材料生产工艺技术及其制品;
(七)保温隔热材料生产工艺技术及其制品;
(八)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生产工艺技术及其制品;
(九)非金属矿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及其制品;
(十)建材工业专用材料和机械与自控等设备及测试仪器;
(十一)建材工业劳动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。
十二、沼气建设
(一)沼气发酵的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;
(二)沼气发酵新工艺及其装置研究设计;
(三)沼气工程建设及设备;
(四)沼气综合利用;
(五)新产品与新材料。
十三、环境保护
(一)区域环境及全球环境的调查评价规划、预测及保护;
(二)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、自然资源影响的调查、评价、预测;
(三)废水、废气、固体废弃物的防治和综合利用;
(四)噪声、振动、环境辐射及其它污染物的防治;
(五)环境保护产品的研制、开发;
(六)清洁生产工艺、技术及设备的研制、开发;
(七)非林业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;
(八)生态环境资源的规划、保护、开发及综合利用;
(九)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及生物生长影响的调查、评价、预测及对策;
(十)提高、改善环境卫生质量状况的新技术、新方法、新设备、新材料。
十四、交通综合运输
(一)机车、车辆及磁悬浮工程技术;
(二)铁路运输调度和组织管理技术及设备;
(三)铁路通信信号工程和邮电通信技术、设备和系统;
(四)道路运输车辆工程(大型化、专用化、集装化货运车辆及高性能客运车辆);
(五)道路通讯、信号、监控工程及标志;
(六)道路运输、水路运输、铁路运输、民用航空运输管理技术;
(七)船舶、平台工程;
(八)导航建筑与航标工程;
(九)航道工程、港口工程和疏浚工程;
(十)民用飞机、发动机及其专用机载设备以及与航空产品配套的地面设备;
(十一)民用航空产品专用的制造工艺、技术、测试设备和仪器;
(十二)民用飞机飞行训练、模拟飞行技术和设备;
(十三)铁路、道路、水路、空港重大工程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和重要施工设备及养护专用机具、专用材料、专用装卸工具、机械及邮政专用设备;
(十四)交通运输行业设备和产品的维护、修理技术及专用安全技术、救援专用技术和设备;
(十五)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化实用技术。
南充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农业组奖励范围
一、农业、气象
(一)粮食、油料、经济作物(含中药材)、园艺作物、蚕、绿肥、农用和食用微生物等优良品种和品种选育技术;
(二)提高农作物、蚕桑产量和质量的耕作、栽培、良种繁育技术及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;
(三)土壤的培肥、改良、利用、灌溉、施肥技术;
(四)作物营养研究,肥料的经济合理使用,有机肥的积、造、养、种技术;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研制及应用;
(五)植物保护、植物检疫技术(包括农作物病、虫、杂草、鼠害的诊断、测报和防治、防除方法;农药、药械、天敌、生物农药、除草剂的筛选和应用;外来有害生物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、检验及处理技术)和蚕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;
(六)农业试验、化验、接种、检验等新技术;
(七)农业资源(如种质、土地、天敌及农用微生物等)的调查、搜集、整理、保存及开发利用研究和应用;农业区划的调查研究;农业生态环境保护、农村能源新技术研究及应用;
(八)天气、气候监测预报、预测、大气控测、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污染、气象通信、卫星气象、雷达气象、人工影响天气、农业气象、气候、应用气象、气象信息产品开发应用等新技术、新方法;
(九)气象工程设计及技术研制;
(十)农业气象、气候资源的调查、综合考察、分析、规划、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;
(十一)遥感、激光、辐射、同位素、生物工程、计算机等技术在农业、气象上的应用。
二、林业
(一)林木育种、引种、良种繁育、苗木培育技术;
(二)森林营造、森林更新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技术以及效益监测和评价技术;
(三)森林经营、森林资源监测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及其配套技术;
(四)森林病、虫、鼠、兽害防治技术,森林植物检疫技术,森林防火灭火技术、自然资源及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,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,天然林保护技术与规划设计;
(五)荒漠化监测治理及防治技术;
(六)野生动植物和昆虫资源调查、监测、选育、饲养、繁殖、驯化、保护、开发利用技术;
(七)花卉繁育、培植技术、园林绿化、森林公园、景观设计技术;
(八)林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及加工、储藏、保鲜技术;
(九)木(竹)材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;
(十)林产化工生产及其产品利用技术;
(十一)林业机械、各种林业专用仪器设备和工具的研制;
(十二)木材运输工程设计与施工;
(十三)林药、林肥、林木用生物调节剂的研制、林用微生物新菌株;
(十四)生物工程技术、遗传工程技术、信息技术、遥感技术、同位素示踪、核技术等新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。
三、畜牧、水产
(一)家畜、家禽、经济动物、水生动物、蜂、牧草、饲料作物、兽医微生物新品种(系)及其培育新技术;
(二)家畜、家禽、经济动物、水生动物、蜂饲养和繁殖技术及水生动物的养殖、采集、捕捞、储运、保鲜技术;
(三)草原、草山、草坡及池塘、水库、河滩、中坝等的开发、改良、利用技术;
(四)家畜、家禽、经济动物、水生动物、蜂等疫病诊断、防治新技术、藻、牧草的病虫害防治技术;
(五)兽用药物的研制、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;
(六)家畜、家禽、经济动物、水生动物、蜂的饲饵料新产品研制;
(七)畜牧、兽医、蜂、水产的试验、化验、免疫、接种、检验、检疫、检测、监测及畜牧兽医卫生技术;
(八)畜禽、蜂、水产品的贮藏、保鲜、保质及初深加工技术,专用机具和仪器设备;
(九)畜牧、牧草、蜂、渔业资源的调查、保护和预测。
南充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医药卫生组奖励范围
一、医药、医疗器械
(一)化学药品:
1、新药及其生产工艺;
2、已有药物、药物制剂、原料药中间体的新工艺、新用途、新剂型;
3、药用微生物菌种的选育、发酵、提取新工艺、新技术;
4、新药筛选、评价新技术、新方法;
5、药物生产的综合利用及三废治理。
(二)中药:
1、中药新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;
2、中药新工艺、新剂型和新技术;
3、药材新品种或已有药材新的药用部位的发掘、鉴定、栽培、采集、贮存、应用的研究;
4、药用动物的养殖、驯化及保护;
5、动物、植物、矿物药有效组份、有效成份的分离鉴定;
6、中药饮片炮制加工新技术;
7、川产地道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(GAP)技术;
8、中药资源调查、保护、病虫害防治及综合利用;
9、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。
(三)药用生物技术、生物制品及其生产新工艺、生物医学工程技术;
(四)新型医疗器械,医用仪器、设备;
(五)新型制药机械及设备;
(六)新医用、药用材料及制品;
(七)直接接触药物的新包装用材料。
二、医疗卫生
(一)临床医学领域中各类疾病的预防、诊断、治疗、护理、康复等方面的新技术、新方法、新理论研究;
(二)预防医学领域中地方病、职业病、传染病等的防治新技术、新方法、新理论研究;
(三)基础医学、社会医学、公共卫生、妇幼保健等研究;
(四)医用诊断试剂的研制及应用研究;
(五)边缘交叉学科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创新性应用研究;
(六)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并有所创新的医学研究;
(七)其他促进医学科技进步的研究成果。
三、计划生育
(一)人口、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科学与技术创新;
(二)人口、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新产品成功推广。
四、中医、中西医结合
(一)中医药(含中西医结合、民族医药)基础理论研究和中医药应用基础研究;
(二)中医方剂(包括老中医经验方、民间单验秘方)、民族医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;
(三)对中医药、民族医药文献的发掘、整理及著述;
(四)中医、中西医结合、民族医药在预防、诊断、治疗、护理、康复等方面的新方法、新技术及中医药在社会医学、公共卫生、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应用。
南充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软科学组奖励范围
一、软科学
(一)经济、社会、科技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研究;
(二)经济、科技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研究;
(三)经济、社会、科技统筹发展重大决策研究;
(四)经济、社会、科技领域的政策与法规研究;
(五)经济、社会、科技发展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;
(六)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。
二、科技信息
(一)科技信息搜集加工、管理保护和自动化处理的研究;
(二)科技信息利用和传播研究;
(三)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及数据处理标准研究;
(四)科技信息互联网应用研究;
(五)科技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。
三、自然科学理论组
(一)基础研究:阐明自然现象、特性和规律,做出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的重要科学发现;
(二)应用基础研究:在应用基础研究中,以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为主,把对一定对象或过程的原理、性质、关系和规律的知识发展为对某些基础技术、工程技术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与方法,以及具有应用前景的发明。
四、标准、计量、质检
(一)研究和制订国家、行业(与我省产品有关部分)、地方标准以及贯彻重要标准所取得的标准化技术,包括标准文本和标准物质;
(二)研究和建立计量检定系统,包括计量基标准、量值传递装置、计量检定规程、测试方法、校准检定技术及仪器仪表等;
(三)产品质量控制体系、质量检测体系、认证认可体系、防伪技术、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方面的研究;
(四)研究、开发的检测方法、检验仪器和装置。
五、社会公共安全
应用于政法工作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、软科学研究、标准、计量研究及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。
南充市科技进步奖推广应用成果奖励范围
一、将成熟、适用的先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,形成规模生产的优秀项目;
二、经实施推广应用2年以上,不仅量大面广且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项目(含得过国家级、省级科技奖励的项目,经2年以上实施推广后,重新取得重大成绩的项目)。